翰林院中的这些官员们一个个的都疯了,这可是能够名垂青史的大好事。
要是这件事情做好了,以后人们一提及金山,就会想到他们。
当然了,提及金山,想到的第一个人肯定是陈松。不过,在陈松之后,就肯定是他们了。
“诸位,现在你们还在等什么?还不赶紧回去,寻找古籍吗?”刘三吾捋着下巴上的胡子,笑眯眯的说道。
刘三吾话音落下之后,站在这里的官员几乎瞬间消失。
这辈子,这些人的心情,恐怕只有中进士的时候,才能与之相比较了。
看着这些速度飞快的官员,刘三吾的心情舒畅。
这辈子,这是难得的高光时刻。
要是这件事就此办成,那么,刘三吾的名字也会跟着名垂青史。
刘三吾心情愉悦,走出了衙门,往回走去。
刘三吾是当世大儒,家中藏书无数,所以他想快一点回去,看看家中的书籍,有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朱元璋这边经过短暂的兴奋之后,也冷静了下来。
现在,金矿那边的事情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也该让陈松和朱棣回来了。
一直让他们待在那里,也不是一回事。
这两人对朱元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两人在那里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越快回来越好。
不过,该让谁去接手,将朱元璋困惑住了。
金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有任何的闪失,派去的人,一定要有特别的才能,能够主持大局,还要忠心耿耿。
在朱元璋看来,最合适的人,就是徐达这些老将,只是这些人现在年龄也大了,当年又立了那么多的功劳,将徐达这些人派遣到那里,给人一种流放的感觉。
说起来,朱元璋倒是不在意这些,可问题是,要是徐达去了那里之后,要是有个什么闪失,该如何?
历史上的朱元璋对徐达的重视不言而喻,在这些功臣当中,徐达是独一份的。
至于历史上那个赐烧鹅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徐达不行,汤和这些人也不行。要去一个萧规曹随的人,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本事。”
想到这里,朱元璋犯了难。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是个人,都会有会或多或少的缺点,随便派个人过去,肯定不行。
可这样的人,实在是难找啊。
想着想着,朱元璋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个固执且有些呆板的人——茹太素。
在如今的朝廷当中,唯有茹太素这个文官给朱元璋的印象最深。
作为当朝第一个被朱元璋赏板子的人,茹太素想不入朱元璋的眼都不行。
“茹太素就行,不过,只是一个茹太素远远不行。得从常青的那些学生当中挑选一个。之前,郭桓案时,常青的很多学生充入了各部基层。
不得不说,常青的这些学生确实不错,尽管出身很低,但做起事来,非常利索。不如,(本章未完,请翻页)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