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的保底第一更。】
巨大的四叶风车,在清风中慢慢的转着。
这座耸立在文府别业后院的巨型风车,有近六丈高,比周围的几个庄子的风车都要大上许多。站在风车下,仰起头来看,帽子都会掉下来。短短的半年时间,已经成了这间小庄子的标志。庄子内的男女老少,多以此为荣,外出时也常常挂在嘴边。
四丈多长的风叶,从高处落到低处,又从低处回到高处,随着风,回绕不休。从二十丈的深井中将清冽的地下水提上来。
淙淙的清泉流过文府的后花园,又从院墙角落处的出口流淌到庄外的田地中,汇入水渠之内。庄外的六千余亩水浇地,泰半都是文家的产业,无论旱涝,深井中地下水始终不绝,只要风车还在转动,就不会有缺水之虞。
文彦博五月就到庄子这边来了。洛阳城里太热,又闷得慌。有些消息传入耳朵里,平白的生闷气,还不如不听。
前些天天子内禅,文彦博本来准备起身回洛阳了,后来听说了富弼没动,便叹了一声,仍留在庄子中。
在那天之后,文彦博就越发的疏懒起来,有时候看小桥下的流水就能看上半日。有时候拿着一两本闲书,坐在树荫下,一天也翻不了几页。
今天文彦博也是在柳树下看着书。
池中荷花已败,莲蓬也采光了,但一片片荷叶依青翠。坐在池畔,上有树荫遮挡,迎面又有清风徐来,手边还有人端着热茶、凉汤随时等待取用,没有比这样的日子更舒适的了。多少文酸,一辈子所求的也就是一天半日如此闲适的生活。
开国初年,那个始终‘头骨法相非常’却始终做不到宰相,只是死后才得赠官的陶谷,他的文章却是极好的。所著的《清异录》也很有些意思。
只是这《清异录》第六卷拿在手中半天,他也是没翻上两页,完全看不进去。
吕惠卿回京经过洛阳,这个消息昨天文彦博就收到了。不用当面看见,就是猜也能猜得到多少人会赶着去奉承。
刚刚过去不久的那一场大战,将旧党最后一点威信全都给清除光了。
就是去年司马光、吕公著连番受挫,先后被赶回洛阳,旧党也还是保持着一定的声威,直到辽国入寇的消息传来。
如果大宋败了,新党之前的一切,就会像是建在河滩上的房屋,河水一涨就没了。但这一回却是辽国败了,而且败得很惨。陕西那边,刚刚吞下兴灵全都丢了。河东一开始沾了点便宜,最后却输掉了一半本钱,而河北,辽军的主力更是连三关都没能突破,只是在官军反击的时候,捡了点便宜,稍稍挽回了一些面子。
守则固若金汤,攻则摧城拔寨,新党用了十余年重新建立起来的禁军,让旧党之前的坚持,成了世人口中的笑柄。
这一回吕惠卿在立下泼天的功劳后过路回京,当然就让那些离心离德的鼠辈,全都像是看到了缸中的白米一样涌了过去。
纵然吕惠卿是立下大功也没能回任西府,但那终究也是新党内部的争锋。
只有没有外敌之后,内部才会打起来。换作是现在的旧党,或许彼此都看不顺眼,在王安石崛起之前,甚至用弹劾互相交流过不知多少回,但在新党的压力下却又不得不合作一处。
一想起吕惠卿那个小人的得意,文彦博心里就是一阵烦躁。书当然看不进去。
在树下不知坐了多久,只感觉到阳光已经能够照到了脚上。
突然远处咚的一声响,声音不大,但震的文彦博心口就是一跳。
人老了,分外受不得慅扰。他猛地一阵心悸,手紧紧的按着胸口,脸色顿时就变得蜡黄起来。
随侍的小童见状,立刻扶住了文彦博,让他慢慢的靠在椅背上,而另一边,一名仆人已经在随身携带的药包内翻找起来。
“快。”文彦博指了指腰带上,勉力的小声道:“苏合香丸。”
自从当年在殿上发病,文彦博不论到哪里,身边总是带着个药囊让仆人背着。随身也携带了急救用的苏合香丸,现在的情况正好用得上。
这种用白术、青木香、乌犀屑、朱砂、麝香等珍贵药材,用苏合香油及安息香膏合成的药丸。不仅每日服用用来保养,平日里也随身携带,以便随时取用。而且还有种说法,将药丸‘用蜡纸裹一丸如弹子大,绯绢袋盛,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文彦博没把药丸戴在胸口,而是放在随身的小腰囊中。小童一翻就着,用力捏开了蜡壳,接过后面侍女递过来的一杯热水,化开来,让文彦博一口服下。
跟着文彦博的除了这个十二三岁的小书童,还有四名侍女,又有两个老成稳重的仆人远远地跟着。他这么一发作,让所有人都慌了手脚,一起聚了过来。有的帮文彦博舒胸口,有的则揉着额角,还有的打扇子,更有的从便携的冰桶中拿出一条手巾来,给文彦博敷着额头。
这几位急救的手段做得很熟练,就是每个人手都颤着。若是老相公出了事,他们都没有好下场。
幸好这一次的症状还是很轻微,过了片刻,文彦博便缓了过气来,脸色也红润了许多。
睁开眼后,看着身边一群人,便有些不耐烦,挥手道:“都散开,闷得很!”
除了小童,其他人都依言散开。
迎着池塘的凉风喘了几口气,文彦博的感觉又好了一些。
心口舒服了,但火气又上来了。
声音传来的方向,正是风车所在的方向。本来这几日文彦博就是心浮气躁,只想安安静静度日,但家里的六儿子倒好,这两天又不知围着风车在捣鼓着什么,差点就把他老子给惊得发病。
拄起拐杖,文彦博就往风车那边走过去。没人敢拦着,只能小心翼翼的扶着他。
穿过一道侧门,一眼就看见文及甫在风车前。
文彦博当即用力跺了一下拐杖:“你这孽子,又在闹什么?!”
文及甫奔过来,听见文彦博的怒喝,脸色就开始发白,小声的道:“儿子正在做实验。”
“实验?”文彦博张眼看了一下。
一个四出漏水的木桶,清水淌了满地。木桶的上方插了根极长的管子,一直通到风车顶部的小窗口处。
文及甫连忙解释道:“就是这一期《自然》里面的实验。孩儿方才试着从高处倒了一杯水,就把铁箍的木桶给撑裂了。”
文彦博脸上的火气不见了,皱眉看着还在流着水的木桶,“当真是一杯水倒下来,就压坏了木桶?”
“真的。”文及甫点头,他指了指风车的顶端,“儿子方才就让人在上面倒水,只一杯,便把木桶给撑坏了。”
就在第三期的《自然》中,提到过这个实验。只是书中没有讲道理说出来,像是考试一样,让考生去想原因。穷书生做不起实验,但文及甫能做得起,《自然》上面一干实验,只要手上的条件能满足,文及甫都会设法去重新验证一番。
“这是什么道理?”文彦博问。
“韩冈曾经在桂窗丛谈中说过压力和压强的区别。同样的力道,针能戳破纸张,而手指不行,是因为针尖的压强大。这个也是类似……”
文及甫说到后面声音就小了,终究还是有地方说不通。撑坏木桶的力量是哪里来的,这一点他解释不了。
“再好好想想。”文彦博盯着儿子。
文及甫想了一阵,试探着用文彦博喜欢的话来说:“只要将力气用对地方,虽是四两之力,也能挑动千钧之重。”
“正是这个道理。蝉翼为重,千钧为轻。虽是颠倒,但其实只要放对了地方,不是不成理。”
文彦博对儿子的兴趣,没有干涉的意思。
文彦博看过《自然》,三期都翻过好几遍,其实很多地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算的部分太耗神。年纪一大,精力已衰,没有精神去研究什么新学问。但生物、物理和化学的篇章,有意思的地方很多。当做是闲暇时的消遣,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他也鼓励儿孙们多看一看,
自家的儿孙不少,但哪个挑出来都是不擅诗书。眼前的这一个也是连封信都不会写,之前牵连了多少人。幸而现在有了个爱好,能钻研下去。说难不难,需要做实验验证的地方,用钱砸也能砸出个响,不比文才,花多少钱也买不到自己身上。
如果韩冈日后能将气学扶上官学的位置,自家几个不成器的儿孙,好歹也能凑个热闹,捧场凑趣的事可以做做。
纵然过去有些恩怨,但韩冈既然想将气学发扬光大,就必须将心胸放大,兼收并蓄是免不了的,否则他独力支撑又能支撑多久?光靠关中一地的儒生,缺乏足够的声势,想要占据官学的地位,势必比登天还要难上三分。
以韩冈的聪明,相信他能想得明白。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