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hzbywlkj.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荷花小说网 > 其它小说 > 重写科技格局 > 第四百七十三章 哪怕有一个人

第四百七十三章 哪怕有一个人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萧天策高薇薇 叶修范统 王佳珧叶辰 俗世仙山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秦臻萧凤栖 异世猎芳逍遥 萧晨苏晴 美色难挡 地球电影院 秦朗叶可清 宿翼琴 李天林綄溪 莫晓蝶陆晨旭 赵山河秦嫣然 陆晨旭莫晓蝶 医神圣手 陆琬琰刘梦山 魏苏苏季初 吴瑶浅金泽默

在孟谦耐心等待的过程中,有件事情也需要去应对。

那就是12月初,应邀前往燕京参加了《赢在华夏》的总决赛。

孟谦是跟马沄一起过去的,到地方后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史玉柱,“学长最近忙什么呢?”

“我还能忙什么,就那点事呗。”史玉柱笑了笑。

“我看保健品今年好像市场变化不小啊,商场里都在卖。”

“嗯,今年开始保健品全面走向大卖场和商场,整个市场也开始越来越正规。”

“正规...”孟谦笑而不语。

史玉柱没注意到孟谦微妙的表情,转而看向了马沄,“不过我们最近一直在尝试开拓更多的渠道,比如电商。”

马沄含糊了一句,“史总有想法的话,改天我们可以聊聊。”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推开了休息室的门。

“俞总,好久不见啊。”来人正是俞敏宏,马沄看着好像还挺熟,孟谦是基本没打过交道。

今年9月份新东方刚上市,俞敏宏看着精神状态非常好,但跟孟谦握手的时候却诉苦道,“因为孟总的一句话,我们新东方差点上市都没上成。”

这话肯定是夸张了,不过孟谦也是有些好奇,“我说什么了?”

“哈哈,你今年在清华演讲的时候不是说了一句觉得我们太把英语当回事了嘛。”马沄在一旁解释道,“你这一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还真波及到了新东方。”

“那真是抱歉了,改天我再找个机会把话说说清楚,我确实觉得我们太把英语当回事,十几亿华夏人里这辈子用得上英语的有几个,但对于用得上英语的人来说,还是需要像新东方这样的学校的。”

孟谦客气了一句,越来越多的评委到场,大家聊的很开心,直到...柳传志进门。

现场的空气里突然多了一丝莫名的尴尬,好在两位正主都表现的不错,看似自然的打招呼,一起聊聊电脑行业的未来,柳老板觉得索尼电池门快过去了,而且索尼电脑其实没有用上问题电池,马上就会走上正规了。

孟谦笑了笑,那就,祝你好运吧。

不久后所有人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开始登台,孟谦一上场观众席就炸了,没办法,人气摆在那。

之后选手上场,节目开始。

在这次的决赛选手中,有一个人跟大风集团有点渊源,那就是同程的创始人,吴智祥,因为知道华夏马上就要进入长期的旅游业高增长期了,而且旅游业跟大风娱乐正在筹备的一个未来项目有关,所以之前大风投资曾看上过同程这家公司,也跟吴智祥聊过,孟谦也在投资意向上签了字,结果,吴智祥拒绝了大风投资提供的创业资金...

所以等到了吴智祥那一趴的时候,孟谦开口问道,“你来参加这个节目最大的目的是什么?”

吴智祥倒也真诚,“其实我想通过这节目找到一个答案,在孟总看来,一个人到底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还是应该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孟谦微微一笑,“这个问题其实挺可笑的,按照我的经验,大部分问这个问题的人,其实连做鸡头的能力都没有。”

吴智祥表情微动,“可能是我这个说法有问题,那在孟总看来,一个创业者应该勇敢地进入一个大海里,哪怕做一条小鱼,还是留在一个有天花板的市场挣钱。”

孟谦摇了摇头,“这个说法还是有问题,你告诉我,什么市场赚钱有天花板?”

吴智祥理所当然道,“比如搬砖,一个人的体力极限在那,做这个事情不管多努力就是会有天花板。”

“那如果我搬的是金砖呢?如果我外包搬砖呢?在我看来,为什么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没有有天花板的市场,只有有天花板的思维。

这也是我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说的一句话,学会用脑子去赚钱,哪怕你干的是体力活,用脑子去使劲,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卖茶叶蛋确实能赚钱,但有人卖茶叶蛋一个月赚一千,有人卖茶叶蛋一个月赚一万,有人卖茶叶蛋卖到连锁店,这就是大脑的魅力,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我永远坚定一个思想,人要不停的学习,不一定是去学校学习,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不断的学习,是通往成功最好的捷径。”

孟谦的话让吴智祥陷入深思,那就让他思考会儿吧。另一个让孟谦有点感兴趣的,就是曾经的《赢在华夏》第一季冠军,宋文名。

孟谦站在评委的角度发问,“我看到你的标签上有一句话,华夏太缺乏创业和创新精神了,众所周知,这两年是华夏的一个创业高潮,所以你为什么会这么说?”

宋文名一脸的坚定,“华夏百分之90%以上的创业者都不具备创业者精神。”

“你为什么这么说?”

“创业者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创新,但华夏绝大部分的创业者在做什么?跟随者。抄袭充斥着华夏的方方面面,创业的核心在创上,创造一份事业,这才是创业者。”

宋文名的这一论调,当初是有很多支持者的,反正这个年代的华夏就是这样,你只要做一个批判者,就很容易被追捧,尤其是你批判的东西确实有一定普遍性的时候。

比如说华夏人素质不好,说华夏人缺乏创新精神,说华夏人思想太封建,都会有好多人支持。

因为这些负面的情况确实存在,也确实是华夏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否足以上升到一个民族呢?华夏人素质不好难道是每个人都素质不好么?华夏人没有创新精神难道是每个人都没有创新精神么?

而且,华夏很多人连温饱都还没解决,天天揪着素质,揪着创新这些事情不放,那个被一堆华夏人追捧为全球第一素质大国的地方,以前还杀人不眨眼呢。

有些事情,错确实是错的,这个没的洗,但敢不敢放到大背景下客观的看待,随着华夏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全民素质有没有提高,这就是最直接的表现。

霓虹国要是穷成华夏八九十年代这样,国家又不以变态的法律强迫文明,孟谦倒是很好奇他们的素质能有多好。

更重要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舆论,媒体,有影响力的个体好像都很喜欢不断的放大负面,不断的放大华夏人没素质,不断的报道没素质的新闻,把一些本来可能只有30%占比的事情描绘的好像90%的人都这样。

不断的宣扬华夏教育不出人才,也不知道华夏这些年实现全面科技追赶的人才哪来的,大概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吧。

疯狂的批判华夏人缺乏创新意识,乃至于连创新的概念都快被扭曲了。

如果批判的目的真的是希望国家变好,孟谦倒是支持,可问题是,在批判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做好自己,挑刺谁都能挑,但挑刺之后呢?到底是真的希望国家变好,还是是单纯的泄愤,还是单纯的希望国家能给到自己更多的好处而自己又不想多付出一丝义务,甚至还是为来谋求私利,那就只有当事人心里清楚了。

反正,孟谦也管不了别人,他管好自己,大家既然都有批判的权利,那孟谦也想批判一下这些过度放大负面的行为。

面对宋文名的张口就来的90%占比,孟谦忍不住笑了,“你说创业者的核心是创新对吧?什么是创新?英特尔,微软,谷歌,那样的公司在你看来应该算得上是创新吧?”

“当然,而且在我看来,大风集团就是我们国内最好的创新企业,也是最合格的创新企业。”

孟谦又笑了,“如果要以大风集团的标准去定义创业和创新,而且只是合格线的话,那我觉得以后大家都不用创业了,全都去打工吧。

什么是创新,很多人现在把创新这个东西有点怎么说呢,过度美化了。

其实创新并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不是非得像大风集团这样搞出系统搞出电脑才配叫创新,所谓创新,在我看来就是比别人多想一点,比如说大家都是做餐饮的,我想到了做一个特殊的主题,大家都是做服装的,我能早一步想到利用电商销售,大家都是卖菜的,我想到一个有趣的广告语,这都是创新。

甚至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所有人,大风集团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很多员工都有多想一想的习惯,当一千,一万个人都愿意在自己的岗位上多想一想之后,公司把这些想法一整合,就会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所以我真的很希望有更多的华夏人都能养成多学习一点,多思考一点的习惯,做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做一个有创新能力且不会被他人意识轻易左右的人。”

读书无用论和各种一夜暴富的鸡汤让很多人都沉不下心来,负面放大论又在辅助压制着华夏人的自信。

外国人路上救个流浪猫就是整个民族都善良,华夏人路上救个猫就说这个肯定是霓虹人,外国人看球的时候跳舞就是氛围好,华夏人看球的时候跳舞就是素质差,甚至有时候夸张到外国人打个架就是自由豪爽,华夏人打架就成了野蛮粗鲁,类似的言论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肯定有印象,未来有慢慢变好,但十几年后依然还有这么贱的人存在。

所以,既然来参加《赢在华夏》这档节目,孟谦就想怼一怼这些莫名其妙的风气。

哪怕有一个人能听进去孟谦的话,愿意沉下心去学习,去思考,哪怕有一个人愿意想一想,我是不是被人带节奏了,华夏是不是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不堪,那孟谦也觉得值了。

...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随机推荐: 景阳岗上一猛虎 大明逆子 我在全职法师世界想要稳健发育 我有一尊炼妖壶 朔明 铁血杀神夏天 诸天万界游商 结婚后,渣过我的人都重生了 我有五个大佬爸爸 赝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