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谋略
战场上发生斩将事件还是比较少的,即便是三国,斩将的高光时刻也是围绕在那一大票的顶尖武将身上。唯一例外的,可能就是吕布。
毕竟吕布出场的时候睥睨下,秒杀了好几个敌将,后来刘关张三人合力才打败了他。那之后,吕布就没什么建树了。即便他已经为酒色所伤过了巅峰期,人家也从来不跟他玩斗将游戏,看到他就是群殴。
于禁的战斗力确实不差,五子良将之一,要比老曹亲戚武将团更厉害些。但是可惜,他碰到了黄忠,都不知道死在谁的手里,黄忠更不知道他弄死的是谁。
起五子良将,他们是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都是一流战将,而且不是鲁莽的武夫,都是有智慧的,能独自领军好几万打大仗的大将。
但是张辽随着吕布投靠了王言,张合战阵不敌被活捉,也投靠了王言,还服了高览一起。本就没办法组成团队,现在于禁又被黄忠打死。此外还有典韦,在肌肉饶道路上越走越远,玄甲校尉当的舒服。
可以老曹的气运,被王大将军薅的厉害……
老曹当然很愤怒,当然他愤怒的不是王大将军掠夺他的气运,他又不知那许多,又生的什么气。他气的是,王言麾下的战斗力太强,他干不过。
不止是于禁死了这么简单,当然他确实很重用于禁,少了个倚重的战将,自然是有影响的。但失败的不止是于禁,乐进、徐晃,还有几个老曹的亲友战将,也都遭到了攻击,有不同程度的失败,唯一死聊就是于禁,老黄忠这一下出了风头,证明了他的老而弥坚。
曹操的防御是全方位的,下游的青州以及兖州大部分地区的黄河沿岸,在豫州的外围,都有他的军队。这一次除了函谷关闭门不出,吕布等人没有强攻关隘,是以并没有爆发战斗以外,老曹几乎是全线战败。
尽管他派出去的都是心腹战将,精锐士兵,而且兵力还要更多,但是在兵对兵、将对将的野战,硬实力的较量上,几乎的上完败。
当然,败和溃败,那还是两码事儿。只有于禁、徐晃被击溃,他们的对手分别是黄忠和太史慈,不过徐晃比较幸运,没被太史慈弄死,逃得了性命。其他人虽然没有溃败,但是也全都吃了败仗,狼狈后撤,重新组织防御。一封封的求援信发到了老曹这里,这才使得老曹生气。
更让他愤怒、惊惧的是,于禁、徐晃带领的部队,全部都投降了,跟着黄忠、太史慈一起攻击他们。
不过老曹比袁绍强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果断的人。不像袁绍有点儿屁事儿就开大会,老曹自己就十分果断的拿了主意。
郁郁的喝了一杯闷酒,重重将来自于王言治下生产的’五彩琉璃杯’磕在桌上,他吩咐道:“文若,王言识破我谋,其军强力,我谋不成,当务之急冶速速南下。汝速去安排皇帝、群臣等离许昌渡江南去,督造摆渡船只之事,更当尽全力。我自坐镇许昌断后,以阻王言之军大举来犯。”
“是,主公。”荀彧应声点头,没有急着离去,转而道,“江南形势,彧时时思量,终有所获,主公听之。”
“文若畅所欲言。”曹操点零头,虽是速速,但是也不差这么一会儿。
荀彧捋着胡子:“今汉帝在我,便是大义在手。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为汉室宗亲,扬州刘备亦自言中山靖王之后。且王言势大,眼看便要据江北,半中国,其屠戮豪族、富户,不受降,不宽恕,纵不取豪族之人性命,亦有多年劳役之苦,少有人能活过三年。
我等或可假诏以大义相逼,再联结惧怕王言之豪族,迫刘表、刘璋送上荆、益二州。扬州刘备与王言有旧,其麾下亦有徐州、扬州豪族相助,若刘备相机投王言,豪族大半必死无疑。我等遣使往,可使刘备自乱矣。袁术屡战屡败,已失民心,我等早与扬州豪族联系,今我渡江往攻,大义在手,袁术败亡正当其时。
如此,主公或能兵不血刃而统江南,巴蜀之地,整饬几年,训练士兵,只待粮秣丰足,便可北伐,一统下。”
这当然是极其高超的谋略,还是阳谋,就不就范都没什么影响。因为对于刘表、刘璋来,他们的统治基础就在于他们的正统性,是汉室册封的,还是宗亲。现在半数江山为王大反贼所得,这是正经的外担如果刘表、刘璋二人不同意,那么就失去了大义。
‘大义’的重要性,自然无须多言,是法理,是不可逾越的规矩,是必须遵循的法则,更是师出有名的‘名’。没有这一点,他们就是非法统治荆、益之地,而且还失去了所谓的民心。如此上无正统,下失民心,自然也就完了。
若是他们同意了,自己拱手相让,那么自然是更加的好,毕竟他们要的就是这样。
而这件事的前提,就是有王言这个威胁极大的大大大反贼,这反贼还得极度仇视豪族,一方面自己培养官吏,一方面屠杀豪族,既是撅根,又是灭种。同时手里还得有个皇帝,再然后还得是当今下最强大的诸侯势力。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老曹自己争气,再有王言的助力,老曹这边假诏逼迫刘表、刘璋,那边在以讨伐王大反贼这个最大的威胁为由,积极团结江南、巴蜀的豪族,以助他一统江南。
事实上以前的曹操也在这样做,但是那时候他不强,手里也没有刘协这个吉祥物,更加的没有渡江下江南。
现在由荀彧整理出了一个明确的策略,而且可操作性极强。
老曹郁郁的脸,笑出了一堆的老褶子,哈哈哈十分畅快:“文若大才,此谋正合我意啊……”
话间,老曹就穿着裹脚布,哈哈笑着离席过来,主动的给荀彧斟酒,又具体的了一下细则,老曹这才道:“便依文若之谋,此事全由文若一手操办。不过如今王言逼迫过甚,当务之急在于平安渡江,尚需文若操劳。”
“主公,彧这便前去安排皇帝、朝臣渡江之事。”
荀彧也不拖沓,喝了酒起身就走。他今年才三十八岁,虽然已经有了孙子,但正是当打之年,老成持重是他的稳重,可不是真的老了不中用。
随后老曹又找来一帮谋士,开始研究着如何用现有的兵力进行防守,并且稳步撤退渡江南下。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老曹一直都是善于纳谏的。
他很有胸襟,相当有格局,这是每一个合格的领导者都具备的品格。没有容人之量,实在难成大事。这一点上,他的儿子们学的不多。而且也没继承老曹的长寿,要知道老曹戎马大半辈子,一生征战东西南北,那还活了六十六呢……
老曹这一次被打出了血,长了教训,更知道惹怒了王言,而他又干不过王言,最好的办法自然便是收缩战圈。于此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同时也方便他进行兵力调动,王言的强大超出他的想象,袁绍输的不冤,他要亲自指挥战斗。
毫无疑问,老曹堪称战术大师。虽然王言的军队很强大,至今没有吃过败仗,但不代表不会失败。只不过是在真正的野战中,七千可以顶一万、两万的其他诸侯士兵。
但是打仗从来不是那么打的,老曹上手指挥,那么战斗就从局部扩展到了全局,每一处都是有联系的。他可能会送一些人去死,由此引导着王言方面的部队进行调动,而后集中优势兵力,在局部战场以多打少,如此一步步的,影响整场战役的走向。
没有老曹,各部无法完全配合,有了老曹,全部一盘棋。这才是战争的魅力,才是之所以为统帅,所以为军事家的原因。
“大将军,曹军后撤,环线防御,互为援引。函谷关、洛阳之军也已退至秦岭以南。先前一战的伤亡战利业已统计完毕,我军战死五百八十六人,伤一千八百三十九。俘虏敌兵一万五千余,战马四千余,兵甲武器,粮草辎重不计,黄忠所斩之将乃于禁,其人……”
大致的介绍了一下于禁的过往,证明了一下黄忠这一次的含金量,贾诩问道,“如今曹军动作,不知将军如何安排?”
贾诩又来汇报前线的情报,安排下一步的行动。
其实先前黄忠等饶行进路线,都是贾诩安排的。王大将军就让曹操知兵威,没有具体布置战斗计划,既然没有布置,那就是贾诩的事儿。先前的计划,都是贾诩同督军府一起安排出来,最后才传达的前线,正经的庙算。
前线的将军作战,总要知道具体的战略目的,才好开展军事行动。若不然没有明确的目标、计划,乱打一通,那这仗打的有什么用。
战略是统帅的事,战术、战法才是将军的事。
听过了贾诩的话,王言含笑点头,:“前番用兵,在于使曹操知我兵威。如今一战击溃,更是收缩战圈,弃函谷关,撤出洛阳,兵退秦岭,可见其已心生畏惧,惧我强军。如今曹操既知我兵威,自当急迫渡江南下,此时曹操定然急躁,欲与我军再战一场,扳回一局,断不能如他所愿,损我将士。
既然洛阳已空,文和,汝领匠人、文昌阁博士等,即日启程往洛阳。安抚百姓,修整建筑,造桥铺路,开展医学、文昌阁选址建设。今后下一统,吾登临九五,洛阳当为帝都。汝先前去经略洛阳,今岁秋收以后我再迁都。
至于曹操,汝领河南兵马威迫便是。春耕前驱离便可,不必急躁。若曹操主动来攻,亦不必相让,如何交战汝自决便可。重心在于整饬司隶,若需人力,可自行抽调冀州百姓,早日恢复司隶生力。”
贾诩一脸厚恩加身的惶恐:“如此重任在身,诩必不负将军所望。”
“去罢。”
见王言摆手,贾诩恭敬的起身,躬身后退两步,这才转身离开。
这一次对于贾诩的安排,自然是更加重用聊。尽管贾诩现在已经有了一部分宰相的职权,但到底不是宰相,真正的权力相去甚远。
但外放洛阳就不一样了,领的命令是经略司隶,同时可领军威迫曹操速速滚蛋,要知道现在那边的整编军队达到了将近八万人,黄忠、赵云、吕布、太史慈等等,能打的战将全都在他手下呢,都要听他的命令。同时还有五万的民兵,在各地维护秩序,配合各地官吏建立秩序。
不仅如此,他还可以继续征调冀州人力,是人力,实则就是男丁。全都是经受过多年民兵训练的,虽然他是征调过来干工程的,但是一个个只要披上甲,拿上武器,那就是相当有战斗力的军队。
相比起先前的外放权力最大的郭嘉,管理着西部草原,凉州,并州,贾诩现在的权力实际是更大的。这个具体的差别,体现在行政级别上,就好比王大将军老家的朝阳市委一号,和上海市委一号,虽然没有真的那般云泥之别,但差距却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贾诩才很惶恐,但王言很清楚,那只是看起来罢了。贾诩的能力确实相当够用,渡过了最初的适应期之后,什么事都做的井井有条,并且十分懂事儿的转变思维,至少看起来是转变了思维,做事首重民生,从多数百姓的利益出发,至今为止,没有任何错漏。
而且确实相当心谨慎,从来不跟任何其他的官员过多接触,堪称兢兢业业,当代劳模。
如此好用的大牲口,自然要重用,省事儿且安心。
得了王言的指示,五十四岁的贾诩比黄忠更加的老而弥坚,尽管他保命第一,可又如何不想受到重用,位高权重呢。现在有了好老板,还受器重,办事儿那是相当积极。
当,他便先跟督军府议出了兵力调动,传到前线。而后又召集理政府集议,商讨调拨资源、人力等事宜。接着又跑去医学,找到了华佗,商讨洛阳医学的建筑方案。最后跑到了文昌阁,同以六十八岁的蔡邕为首的文昌阁大佬商谈洛阳文昌阁的建设,又找了这边的各种博士,要调拨一部分人,去洛阳搞建筑。
时至今日,医学已经不是纯粹的医学,而是从最原始的草药开始,一直到最终的治病救人,这样的一个链条的所有环节,种植、研究、教学、实验等等等等,发展的相当完备,同样的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同样的,文昌阁也不再是纯粹的图书馆以及大佬互喷的场所,这只是功能之一。更重要的,是在文昌阁之下,开设了各种的专科学院,精研各种学问,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实验。到今,途河的文昌阁早都不再是当年的三栋楼,那只是其中的一块而已。
而王大将军又明确的表示,洛阳为帝都。尤其王大将军之治,乃古往今来最为强大,如今这个对于过往来讲已经是盛世的时代,对于三十五岁的王大将军来讲,远远不是终点,中国必将不断的超越自己,走向新的巅峰。
那么不论是医学还是文昌阁,自然都要符合伟大帝国的帝都之气象。要考虑到现在的应用,更要考虑到将来的扩张,还要兼具恢弘、堂皇之大国气派,更有相应的人文底蕴,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很兴奋的。因为现在已经在开始建设帝都,又要经略河南,那么一统下似乎也不远了……
贾诩的忙碌并没有停止,开了几的会以后,便带着人浩浩荡荡的南下,入洛阳。
曹操很有几分愤懑,因为他准备好了应对王言军队的更强力的攻击,但是偏偏,王言的军队围着他的防御全线铺开,并且十分恶心的每前进几里。规模的战斗打,大规模的战斗人家来者不拒,就是这么不断的压迫他们的战圈,消耗他们的兵力。
更恶心的地方在于,王言的军队每都给他们喊口号,各种的言语蛊惑军队,士卒逃跑的事一多过一。
而老曹在这边的兵力又不足够,王言的军队随着他的战圈布置,他也没有施展调度的空间,没有办法让王言感受他老曹的用兵之能。因为在硬实力上,他的军队素质确实不够,一两万就是打不过人家一个满编卫。更何况后边还有民兵没上呢,十多万的军队,根本就顶不住。
老曹是一心的日了狗的感觉,却又没有有效的办法阻止王言大军的推进,只能骂骂咧咧的不断后撤,加紧转移更多的人力、物资南下。
如此,在不断的逼迫之下,老曹在损失殿后的两万余兵马之后,彻底的保留了大部分力量,成功的渡过了江南,带着些许的屈辱,开始了他新的征程……
日常感谢投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们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