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青的书房,一大早顶着门就赶过来的冯裤子正捧着剧本,细细的看着,剧本不长,一共就八万多字,易青之前写了一点儿,昨天回到家又赶工写完了。
冯裤子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了。
“有点儿像电影版的《京城人在纽约》。”
这个评价倒是挺贴切的。
“出国热,现在这个题材拍出来肯定火。”
冯裤子点点头,易青这么说倒是没错,说心里话,这个剧本他也挺喜欢的,只是心里一直在惦记着他的那个《导演的葬礼》,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儿排斥。
“我的那个剧本,现在真的不能拍?”
易青笑了:“你要是想拍一个纯喜剧,闹哄哄的让观众图一乐,我也不拦着你,但是,你觉得你写的那些段子,真能让观众笑出来?”
讽刺虚假广告,讽刺宣传泛滥,讽刺广告里插播电视剧,还是讽刺盗版,讽刺文化拿来主义?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观众感触不深,没有太深的感触,就算是拍出来,观众能看得明白在讽刺什么?
冯裤子没话说了,他也知道,《导演的葬礼》这个剧本里的段子都太超前了,和人们的生活离得有点儿远。
“压五年,你再好好的润色一下,等到你想要讽刺的那些问题都爆发出来,到时候,你再拍这个电影,我绝对不拦着,故事里那个泰勒,我给你请个真正的好莱坞大明星。”
原版《大腕》里面泰勒的扮演者是唐纳德.萨瑟兰,这位老先生演技没的说,但真要说他是好莱坞的大腕,显然段位还差了一点儿。
“真的?”
冯裤子一脸惊喜的模样,如果能够和真正的好莱坞大明星合作,那可就牛掰了。
“真的!我应承了的事,没跑。”
“那行!”
冯裤子兴奋的搓了搓手,又拿起了那个剧本。
《不见不散》。
冯氏喜剧的真正巅峰之作,至少易青是这么认为的。
故事很简单,就一条线,移民美国洛杉矶多年的京城人刘元一直没有固定工作,为挣钱接得活非常杂。
一次,他接待国内某电影摄制组,邂逅了刚到美国为人临时看管房子的京城大妞儿李清。
李清在大房子里遭遇了盗贼抢劫,吓得不敢再住,好心的刘元将她接到自己的房车中,并劝她哪儿来回哪儿,还为李清买了张回程的机票。
但没想到,李清并没有走,一年后,两人偶然相遇,并约着一起去吃饭。可去的饭馆恰好有劫匪,饭没吃好,倒受了一番惊吓,令二人的心情非常差。
又过不久,刘元的朋友弄了个旅行社,他好心邀请李清到旅行社工作,但刚接的第一笔活就是非法移民,结果害得李清进了美国局子,从警察局出来后,李清就郑重地告诉刘元以后不要在同她联系,大概其是觉得每次和刘元碰上都没有好事,这个人天生衰。
一年后,刘元登报寻找李清,两人再次重逢,并一起开办语言学校,事业蒸蒸日上。
最后,几经波折的两个人终于明白了彼此的心意,一起乘上了飞往京城的飞机。
简单来说,这就是两个流落到美国的京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温馨之中带着点儿荒诞。
故事简单,情节不急不躁,插科打诨之间把观众逗笑,在笑之余又能体会点儿温馨,这也正代表了冯裤子的风格。
两三个普通人,不咸不淡的玩笑,有点儿意思的剧情,方方面面都透着冯裤子很“小气”,小题材、小制作。
可是冯裤子能把这个“小”给玩转了,人都说小而精就是这个理,小题材蕴涵着大意义,平平淡淡中包含着真哲理。
在冯氏贺岁电影里,传统的英雄侠客、伟人贵族均末出场,功勋业绩、光荣梦想全部缺席,就像《不见不散》这个故事里的男主人公刘元所说的那样:“我觉得享受生活的每一分钟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我十年美国生活的最大收获。”
平民的视角,让世俗百姓不再作为被艺术观照的对象,而成为观照世界的主体,以此看待、评判世事人生。
这种平民的价值形态,及其表现方式,在《不见不散》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故事里的刘元就是个普通人,不好不坏,离着传统的正人君子差着十万八千里,做事直率坦白,说话无所顾忌,对世俗欲望毫不掩饰。
刘元这样的小人物,在很多人看来“不如流”,却是万千俗人的典型。
比如故事里,刘元把李清带到自己的家里,晚上睡前给她棒球杆说:“我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半夜我要摸到你床上,千万别手软。”
在机场,李清对他说:“你是个好人。”
刘元却只是淡淡地回答:“可能是吧,我也不知道。”
不玩什么高大上,也不屑于去屎尿屁,冯裤子的电影风格其实就在于一个稳,透着点儿中庸之道的味儿,一旦离开了这个,比如他后来拍的《夜宴》、《一九四二》,一个世俗的人非要玩儿高端,结果亏得稀里哗啦。
这辈子,易青可不打算像王家哥俩儿那样惯着他,由得他胡来,毕竟,前世看过冯裤子那么多的电影,易青很清楚,这哥们儿到底擅长什么。
冯裤子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人们日常生活中街头巷尾的话语展现出来,就在于把影像完全耕植于市井语言的土壤里,由此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
在《不见不散》里,刘元妙语连珠:“本来他们智商就低,再不给选点好看的景,不是更看不过去了吗?”
“你把我当成披着人皮的狼了吧?”
李清也不甘示弱:“你太看高自己啦,你顶多也就是一个披着人皮的黄鼠狼。”
这些话语,不单展示了语言自身的魅力,还以语言的诙谐和机智,塑造了和谐可近的形象。
刘元约李清到分手的地方相见,伪装自己因车祸失明,在餐厅里上演一段诗情画意般的倾诉:“我的眼前一片漆黑,只有在梦里我才能见到光明,回到阳光灿烂的记忆里。有几次我梦见你,你如此清晰地站在我的面前,使我激动不已,一旦惊醒,心如刀绞,我拼命想看到哪怕一丝的光亮,可我只能听,用听觉去想象。”
这个时候,一个衣着暴露的美女从身边走过,刘元的贼眼立刻尾随而去,李清看出破绽说:“哟,这是谁的钱包?”
刘元立即摘下眼睛在地上搜索着问:“哪儿,哪儿,哪儿呢……我又能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啊。”
这一时刻的葛尤,又回到了《活着》时候的状态,将贪财好色,且执著爱情的草根形象演绎得出神入化。
前些天,葛尤还明里暗里的表现出,不大想继续和冯裤子合作的念头,可是,要是让易青来看,国内这么多导演,真正能把葛尤的特点发挥出来的,也就是冯裤子了。
张一谋不行,陈恺歌也不行。
“你的意思是男主角用葛尤?让他演爱情戏?”
冯裤子说着,同时也在想着葛尤的形象,发际线岌岌可危,贼眉鼠牙的,一笑起来就透着不正经。
之前他们合作拍摄《大撒把》的时候,冯裤子只是个编剧没有话语权,现在做导演了,他实在是想象不出来,哪家的姑娘能逮着葛尤爱得死去活来的。
“你这是在质疑我的眼光?”
易青没跟着冯裤子解释为什么要用葛尤,直接给他怼了回去。
冯裤子一愣,立刻又没词儿了。
质疑易青,算了吧,不光是因为他是老板,更加重要的是,易青的每一次决定,似乎最后全都证明了,他是对的。
“这个故事,单薄了点儿吧,没什么戏剧冲突啊,来来回回,就是他们俩人聚聚散散的。”
演员没有了话语权,冯裤子又开始拿着故事说事儿。
“一部电影,也就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你打算说多少故事啊!?”
一部优秀的电影确实需要丰富的内容来支撑,但是如果要非说《不见不散》的故事单薄,那就有点儿扯淡了。
在爱情之外,反应出国热潮背后的移民生存现状,这个主题难道还不够深刻的?
而且,还不光是反应出国热潮,在故事里,男女主人公刘元和李清本身就代表着两种移民价值观。
这一点,在故事里也有所体现,比如,在一次谈话中,李清对刘元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质疑,认为自己从没有丧失过好日子的梦相,来美国后,一年一个大变样,而刘元却没有任何追求,来美国十年也没有任何的变化。
事实上,每一个移民,最初都与李清一样,有理想有追求,但是,有些像李清那样一步步地实现了,有的像刘元那样沉寂下来,当初的梦想在现实面前日渐消淡。
最终,故事用一种最为传统的祖国情结,令爱情在飞往中国的航班上开花结果。
从刘元和李清选择回国来看,身在异国打拼的游子,不论思想如何洗礼、价值如何转换,都将回到“母亲”的怀抱。
这也算是人们的普世价值观。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从演员到故事本身,易青轮番把冯裤子给捶了一边,彻底打消了他负隅顽抗的小心思。
易青看得出来,这货就是不死心,还在惦记着他的那个《导演的葬礼》。
“我要拍这个戏的话,能去美国取景吗?”
易青想都没想,直接点头:“能!全程在美国拍摄,你想折腾多久都成,大别墅,富人社区,我都能给你安排妥当了。”
冯裤子心动了,不是因为能去美国取景心动,而是因为,刚才易青没提女主角要用谁,他自然得关照自己的女人,到时候,和徐凡一起在美国取景拍摄,双宿双飞,远离国内的纷纷扰扰,倒也不错。
最近,因为离婚的事,冯裤子可以说是众叛亲离,连他的家里人都骂他是陈世美,实在是让他烦透了。
“还有一个问题,葛尤得先拍陈导的《霸王别姬》,我那边怎么办?”
“我来协调,争取两个月内,把葛尤的戏份先拍完,你这边筹备也得需要一段时间,六七月份,你带着剧组出发去美国。”
那就没问题了。
“行吧!听你的!”
冯裤子说完,又翻看起了那份剧本,刚才看过一边,其实,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在他看来,易青的这份剧本,还是得改,他得加进去自己的东西。
可是,冯裤子哪里知道,这本来就是他的东西,不过是易青替他写出来了而已。
“行了,我先走了。”
冯裤子说着起身,以前来易青这边,他待得很自在,可现在每次过来,他都觉得别扭,刚才一进院子,他就瞧见了赵铭铭,挺着个大肚子从东跨院过来。
不用问,他也知道,肚子里面准备卸的货,肯定是易青的。
虽说人家这都不避讳了,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可他还是有种窥探到人家隐私的感觉,特别扭。
人比人,气死人。
他就花花心思了一把,结果就弄得焦头烂额的。
易青呢?
人家过的这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日子啊!
易青把冯裤子送到大门口,看着他骑着辆九手的破摩托,带着一溜儿黑烟远去,这才回身进了院。
“走啦!?”
赵铭铭走了出来,在屋里待的时间长了,她也觉得闷,出来溜达溜达。
她这个人性子好动,可现在又是重点保护对象,干什么,身边都得跟着人,就像现在,何情就得在一边搀扶着。
预产期还有两个多月,到时候一卸货,就不用再这么小心翼翼的了。
“嗯!走了!”
“你什么时候走?”
赵铭铭知道易青又要南下了,先去无锡《射雕英雄传》剧组,紧跟着去长沙,顺道送何情进组,然后再去香江。
“明天。”
易青说着话,不由得看向了赵铭铭的肚子。
“你···一个人在家······”
“没事儿,我没你想的那么娇气,再说了,不是还有黄姨她们嘛。”
见易青还要再说什么,赵铭铭赶紧拦住。
“行啦!我都习惯了,中午我想吃你上次做的那个糟溜三白。”
“得嘞!给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