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临州。
“废物,一群废物,已经过去这么多天,你们还不能把钱收上来吗?”
墉王面色铁青,咬牙切齿的瞪着手下,那模样恨不得能把人生吞了。
几名官员小心翼翼朝着墉王看去,连大气都不敢喘:“王爷,那些商人们已经尽力在筹备资金了,可他们大多资金都调集不过来,还有许多人手中只有现货,就算想给钱,也拿不出来啊。”
虽然南粤一带的其他商人都会阳奉阴违,但这些从南境来的商人却很清楚,如今墉王才是他们最后的靠山。
墉王闻言,就算再怎么恼火,也知道自己再怎么逼迫,都没有办法。
“让他们尽快。”
他语气凝重的说到:“朝廷方面已经传来消息,太子已经回京,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就会一路南下,如果再不快些把持朝廷命脉,我们可就完了。”
就在这时,一旁的周闲却突然接过话茬,对墉王说到:“王爷,在下倒是觉得,可以让他们将手中的货物也一起送来。”
这话让墉王一愣,不解问道:“周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货物放在手中,也不能变成银子,他的目的是把持住南粤经济脉络。
周闲顿了顿,继续说道:“王爷你想想看,南粤商会既然是商会,自然要有商品,不然百姓们如何才能知道我们的存在?”
“倒不如我们现在南粤各地开设几家商行,让百姓们有所耳闻,再将这些货物拿来出手,等资金回笼之后,也可以慢慢铺货,到时就算是朝廷,也不能阻止我们做生意吧?”
墉王原本在经商方面就颇有天赋,被周闲这么一点,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先生言之有理,来人,就按周先生所说的办。”
……
东秦,皇都之内。
自从嬴戟提出了新政之后,举国沸腾。
一时间,大小商贩都敏锐意识到,朝廷这次是真的要有大动作了。
还没等这一波消息下去,朝廷内部又有一个消息传来,瞬间轰动朝野。
大炎皇室竟然向东秦商会订购了五百艘船只,虽然这些船的吨位都不大,可胜在数量多啊。
如果能把这笔订单接下,五百艘船的利润,可绝对不小。
东秦因为有三分之一的国土都属于沿海地带,船只本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造船厂当然不少。
一时间,各地的造船厂纷纷来到皇都开始打探消息,想要确定这笔订单最终落入了谁的手中。
紧跟着,朝廷里又传出了另外一个消息、
这一次的订单采用投标的方式,并且想要参与投标,就需要加入东秦商会,接收朝廷收编整改、
不过所谓的整改,也就是按照朝廷说所的股份制,对船厂的财产进行清点估值之后,以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入股,余下的部分则是由朝廷按照股价,拿出价值百分之五十一股份的银子放进商会。
虽然这么看起来好像是朝廷把银子从左口袋放进了右口袋,但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朝廷的这笔银子是可以被拿出来用作规模扩张的。
也就是说,接到订单的人不光是接到了一笔大生意,还同时得到了朝廷一大笔的资金,不过代价就是以后获得的利润,要跟朝廷平分。
可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在为了东秦集团而新开设的商务部里,几乎每天都是宾朋满座,更有无数人想在朝廷中找关系,想要获得这个资格。
当然,除了各地的造船厂之外,其他行当的商人也都嗅到了好处,纷纷向朝廷发出请求,想要加入商会。
“陛下,距离新政推行已经过去三天,这三天时间里,我们已经收到估值为三亿两银子的资产想要加入商会。”
“经过评估之后,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资产满足我们的标准,只等陛下批准之后,就能开始并购。”
东秦皇宫之内,一名穿着黑色长袍的男子站在嬴戟跟前,手捧着厚厚的一叠资料,放在嬴戟面前。
这是梁休从南山学院派来的经济学学生,名叫赵东,负责协助东秦集团开展业务,同时也会帮东秦培训一批学生。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嬴戟不禁大吃一惊。
“竟然有这么多?看来朕从大炎借来的钱,还有些不够啊。”
被赵嵩折腾了二十几年,再加上东秦之前打了几次硬仗,国库早已经空空如也,所以在初期推行新政的时候,嬴戟根本拿不出钱来。
但长公主却大手一挥,直接给了嬴戟一亿两银子的贷款,利息只有每年一两银子十文钱,对东秦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恩情。
原本嬴戟以为这笔钱实在太多,他最初的时候,还只想借五千万来着。
“可是这么多的资产,就算朕全都并购了,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虽然他对炎帝和梁休十分信任,可对新政的作用却依旧一知半解。
赵东得意一笑,道:“陛下多虑了,能够通过我们评估的,全都是优质资产,且不说大部分的银子放进商会之后,并不会很快调用,就算用来扩张规模,也是只赚不亏。”
“未来朝廷靠着这些钱带来的收益,足以支撑朝政运转还有盈余,到时再将盐铁矿藏这些行当全都收归国有,朝廷的钱只会越来越多。”
“更何况,如果把这些资产全部收入商会,至少能多出五十万个就业岗位,那些无所事事的流民有了正事要做,自然不会再惹是生非。”
“此外,太子殿下已经和佛郎机国签下订单,东秦大量生产出来的商品如果卖不出去,也可以卖给他们,不需要担心销路。”
虽然这些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如果来讲,可以讲三天三夜,但嬴戟只需要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行,所以赵东也大概简单介绍了一下。
在听完赵东的解释之后,嬴戟缓缓点了点头。
“有道理,既然如此,那朕便准了。”
他大手一挥,就在赵东送来的这些奏折上一一盖上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