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1905年初,距离1876年穿越重生已经第29个年头,距离大洋帝国建立已经第15个年头,如今回首往事,感慨颇多。
当年第一次踏上布里斯班码头,李福寿年仅16岁,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在澳洲这片广袤土地上经过近30年的奋斗,度过了辉煌的青年时期,今已人至中年。
他长身玉立,目光深邃的透过高大的拱形窗户,俯瞰山下远远铺陈到天际的红河谷大都市,眼神中带着欣慰之色,凝立良久。
经过29年的发展,大洋帝国如今拥有6000万人口,这其中,第一代来自北方大陆的华裔移民差不多有4000万人,构成了帝国的主流族群唐族,其他的人口是在澳洲本土及海外州新出生的人口,属于移民第二代。
这样算下来,差不多一年100多万移民的样子,早期人数少一些,中后期人数多一些,平均一年移民130万人左右。
这样的数字
并没有对庞大的大清帝国人口增长带来多大的影响,相比原来历史时空,在频繁自然灾害中死亡的灾民大大减少,溺婴现象大大减少,人口矛盾相对缓和一点,仅此而已。
进入20世纪初
大清国依然以四万万五千万人口位居世界第一,29年中移民澳洲的4000万人,就像一颗小石子丢入池塘里,没有溅起些许微澜。
相比较传统而保守的第一代移民,第二代移民对帝国中西包容的文化接受程度更高,归属感更强,文化程度也高的多,识字率达到9成以上。
普遍提高的识字率,极大的增强了帝国人口素质,也是近年来工业和科技成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雄厚基础,厚积而薄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以李孝祖,段长江为代表的移民第二代陆续进入青年期,呱呱坠地的移民第3代逐渐成为主流,代表着未来的希望。
有鉴于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范仲斋首相第2任期内,全力推广的三大政策,除了“美丽新农村运动”,“全民医疗制度”这两大政绩外,还计划将“五年制义务教育”提升到“八年制义务教育”水平。
美丽新农村运动占据的政府开支并不多,大多用于兴建乡村道路,给予农户沼气池补贴,修建一些垃圾收集站,花不了多少钱。
全民医疗制度同样如此,重点在每个村镇设立卫生站,派遣医学院毕业生进入村镇卫生站工作,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这些卫生医疗服务都不是免费的,只能说具有公益性质,最起码要维持卫生站的办公开支,运行开支以及人员开支,这些村镇卫生站少则一二人,多则一二十人。
政府方面对偏远卫生站有一定的补贴,绝大部分卫生站要求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独立经营,允许个人承包,行成遍及全国的基本医疗卫生网络。
这与“美丽新农村运动”相辅相成,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建卫生环境,提高全民寿命和幸福感,让人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发展的红利。
在教育领域
大洋帝国的中小学校分为三类,以公立学校为主,私人贵族学校和慈善学校为辅,在总计6000多座中小学校中,仅慈善学校就有1100多座,含皇室捐助的769座,教会学校238座,社会善心人士捐助的107座,成为基本教育的有力组成部分,基本能够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
考虑到八年基本义务教育需要投入更多资源,为此,政府支出方面将会重点向教育倾斜,将占据政府开支总额的近10%,以推进全民教育政策。
相比较而言
军事开支在政府支出中只占据不到8%的比例,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据%,连1%的比例都不到。
说明大洋帝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主的社会,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全力发展工业与科技,而没有如同扶桑国一样,把一半以上的政府开支拿出来穷兵黩武,支持陆海两军疯狂发展准备,参与远东争霸。
在重大历史关头,李福寿保持了战略的冷静性,选择了最合理的策略以避免与伦敦彻底决裂。
事实证明,这是一项极为英明的战略决策。
建国之初
陆海两军有一股大干快上,全面扩张的发展思潮,陆军部希望维持60余万人的大规模军队,甚至进一步扩张。
海军希望打造20艘战列舰以上的庞大舰队,拿下吕宋群岛,全面侵占荷属东印度群岛,顺便把新西兰也摘下来。
这种种的扩张冲动,全都被李福寿以无与伦比的威信压了下来,着手对南北战争后的陆军实行大规模裁员,三年只退不征新兵,军队员额从63万削减到14万,将节省下来的巨额军费用于发展经济,恢复南方州生产。
海军部也迎来了5年无新舰订单的空白期,海军预算一减再减,只能维持基本的职能。
事实证明
李福寿的清醒决策是正确的,澳洲南北战争震动了英伦三岛,在伦敦的舆论界,李福寿的形象也从女王陛下忠贞臣子转变成了祸国巨奸,要求大英帝国实施武力干预计划的言论占据了主流,这对新生的大洋王国造成严重威胁。
暗地里,李福寿发动了十几年积累下来的欧洲人脉关系,撒下大量金钱干扰舆论,拉拢腐蚀伦敦上流社会人士,通过与英国敌对的积极德、法、俄、美外交,赢得世界强国的承认,这让英国顾虑重重,最终令伦敦武力干预计划迟迟不能出台。
可以说,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另一方面
北方联军在战争中不顾伤亡的强攻猛打,迅速将战线推进到墨尔本,并通过奇兵出击一举奠定胜局。
至此,伦敦的武力干预计划已没有任何意义,只能胎死腹中,并接受当前的严酷现实。
李福寿在战后立刻表示效忠维多利亚女王陛下,愿意以英联邦的方式回归英国朋友圈,促成了这一以英国为首的国际组织,提前数十年诞生。
同时,大洋王国每年继续奉上600多万英镑的税收,这一切的行动加上明里暗里的外交努力,才抚平了伦敦想杀人的冲动,捏着鼻子接受了现实。
回顾这独立建国整个过程,可谓是步步危机,一着不慎便跌入深渊。
如果真的如同陆海两军强硬派将领所说的那样全面扩张,必将引起英法等老牌殖民强国的强烈敌视,恶化贸易环境,自绝于当今以欧洲为核心的世界贸易圈,直接与英国驻印度次大陆加尔各达第三战列舰队和远东舰队相抗衡,引发大规模海战在所难免。
以大洋帝国海军实力,完全就是鸡蛋碰石头。
届时
大英帝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可以组织世界联军惩戒不臣,在取得完全制海权的情况下,将属于大洋帝国的海外州一个一个地拔除,最终将澳洲本土围成一个死岛。
想一想这种可怕的前景,都让人后背发凉。
大洋帝国离不开英国朋友圈,英国朋友圈多一个澳洲抑或少一个,对伦敦影响不大,双方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回顾这一历史历程,李福寿心中暗自庆幸;
幸亏没听这些仆街仔的话,冲动害死人呐!
远远望去
如今的红河谷大都市涌现出很多三四十层的高楼大厦,大多聚集在北岸区的新市区,拓高了都市天际线,位于南岸的老市区还是以古典式建筑为主,各具鲜明特色。
南岸老城区代表着过往历史,北岸新市区意味着蓬勃发展的未来,高楼大厦形成的恢宏天际线,象征着工业社会的强大力量。
发展至今
红河谷大都市向东已经完全与青龙市接壤,向南无数的工厂楼房蔓延到朱雀市城郊,向西已经于白虎市联通在一起,仅仅隔着一条蜿蜒的白水河。
整个红河谷大都市占地面积900余平方公里,比汉城大了一倍半,人口接近200万规模,比较后世汉城千万以上人口,依然大有发展潜力。
但是要看到
如今的红河谷大都市依然有大片大片的森林和公园保护区,大明宫周边的大片森林就占地极广,北山街近的贵族宅邸,占地动辄数英亩,大贵族占地数十甚至上百英亩,这极大的减少了大都市用地。
在南岸老市区,城市以3至4层古典式建筑为主,还有大量的别墅,庄园充斥其中,能够提供的居住空间有限,这也导致了老城区楼房租金高昂,一般人可承受不起。
所以,未来留给红河谷大都市可开发的地皮并不多,可开发土地大部分处于城郊之外。
也就是说,侵占原本属于青龙,朱雀,白虎等城市的地皮,将近郊乡镇纳入红河谷大都市的范围,以建设高层大厦和住宅楼。
所以在帝国议会里,如今要求将四神兽市纳入红河谷大都市圈的呼声此起彼伏,赢得了很大一部分市民的赞同。
若真的能够实施
红河谷大都市将从目前的七个城区建制扩张到11个区,人口从接近200万增长到400万,区域面积从900平方公里扩张到6600平方公里,城市纵深极大的增加,为后续发展提供充沛动力。
得益于帝国蓬勃发展的经济,红河谷大都市区没有成规模的贫民区,基础建设优秀,虽然有各地城市建设水平参次不一的隐忧,但确实具备了合并的条件。
红河谷大都市建成了“回”字形地铁网络之后,已开始建设通达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等城市的地铁,相互间的城郊电车网早已开通,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将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截止1904年底
整个红河谷大都会区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万台(含货车),道路出现大规模拥堵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皇家警察总署培训的交通警已经上岗,配套的交通法规正在制定中。
另一方面
建筑师开始设想在地铁和地面交通之外,为了疏导大都会区拥挤的车流和人流,建设高架路和高速路,严禁畜力车和行人通行。
大城市病在经济发展中逐渐显露出来,是李福寿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
这几个城市不是不能合并,但是合并之后,给城市交通,给水,供电,污水管网,市政和环境卫生带来巨大的挑战,而城市高架环线必须要建设跨越布里斯班河的桥梁,必将截断布里斯班河向西的航道,万吨轮船抵达北岸码头后,继续向西已经不可能。
因为现有的桥梁高度,不可能让万吨以上的巨轮通过,只能在这里中转货物,使用较小的船舶继续向西运输货物,这必将对西部以白虎市为首的十几个城镇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综合考虑后
李福寿还是批准了内阁呈报的红河谷大都市高架环线项目,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高架桥环线,在下游通过河底隧道穿越布里斯班河,在上游通过高架桥联结两岸,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架环线,将北岸新市区与南岸老市区联通在一起。
这样一来
上面有高架环线,下面有地铁,地面有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加上新近上岗的交通警察指挥,能够有效的解决红河谷大都市区交通拥堵难题。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预计在未来5年内,红河谷大都市区还将经历一轮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从目前的万辆增长到40万辆以上,总人口达到近500万规模,在世界上领先进入真正的汽车社会。
这一荣誉在原本历史上是美国人的,但是历史已经改变,大洋帝国的汽车产业在世界上占据毋庸置疑的优势,在每年52万辆的产量中,大洋帝国市场占有率达到%。
大洋帝国澳洲本土以及位于美欧汽车生产控股企业,在1904年共生产汽车43万辆,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这里面有两点优势非常重要;
第一点,是大洋帝国掌握天然橡胶资源优势,培养发展出了以固特异,米其林,顺驰,福顺达,莫尔兹比橡胶轮胎公司等系列世界领先的大型企业,这是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优势。
另一点,是大洋帝国汽车产业发展起步早,规模大,生产效率高,市场竞争力强劲,发动机,变速箱以及离合器等配套企业技术领先,拥有核心知识产权。
整个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配套完全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这在当今世界独一家,其他国家的汽车企业也要进口相关的零配件,不具备独立生产能力。
在政策方面
美等国奉行自由市场经济,不干预企业发展和兼并,但大洋帝国不同,对汽车生产企业和零配件产业大力扶持,不但有科技扶持基金,在税收,供水供电,市场环境和出口方面都有相关优惠政策,予以大力扶持。
迅速成长起来的大洋帝国汽车产业,出现了林林种种数十家汽车厂,既有四家生产规模超过5万辆的综合性大型企业,也有在货车领域独占鳌头的宝马汽车厂,还有专业改装生产城市公交车的厂家,在细分领域独具优势,呈现百花齐放的喜人前景。
这里面,少不了李福寿的一番精心谋划,呕心沥血引导,这一点尤其重要。
他知道未来汽车产业的庞大规模,足以支撑起澳洲现代工业化体系,成为帝国支柱性产业。
一个汽车,一个羊毛,是大洋帝国的两大传统支柱型产业。
当今世界各国汽车产业普遍弱小,散乱,技术力量薄弱,没有核心竞争力,正是大洋帝国汽车产业独霸全世界的最好时机。
澳洲本土作为诞生第1台汽车的地方,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已超过24年历史,汽车产业弱小到壮大走过了完整的发展历程,培育了相当规模的世界市场。
如今,到了收获的黄金季节。
来自世界各地迅猛增长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大洋帝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仅在花旗国控股汽车企业就有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卡尔迈勒汽车等十几家头部厂商,年产量总计达到7万余辆的规模,还有大众汽车,福田汽车,宝马汽车,星驰等厂家位于花旗国分厂,年产量达到总计万辆规模,两项合计年产19万辆汽车,据花旗国汽车市场的9成以上。
如今世界汽车销售市场
大洋帝国和花旗国占据九成份额,剩下的一层份额就在欧洲。
富裕起来的花旗国对汽车的需求量极其旺盛,属于本国的汽车产业尚没有发展起来,便被潮水般涌来的进口汽车淹没了。
花旗国政府对此也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国外控股的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卡尔迈勒汽车一步步的做大,主宰了花旗国内汽车市场。
下一步
李福寿计划通过持有汽车产业各厂家大量股份的皇家基金引导,将会促成各企业规范化运营,开启上市历程。
按照核心企业在澳洲本土红河谷证券交易市场上市,非核心企业在纽约上市的原则,将企业的发展,与千千万万的股民联系在一起,发展壮大资本市场。
未来,红河谷大都市将会建设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迅猛发展壮大的资本市场,就是其最强有力的金融工具。
在本年度
酝酿推出的布里斯班期货交易市场,将会以羊毛期货,煤炭期货,石油期货,橡胶期货,蔗糖期货,香料期货为主,引领世界大宗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占据金融市场的先发优势。
这一切,都含有李福寿深深的战略考量,如今一点一滴布下的种子,必将对帝国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奠定深厚的金融基础和工业基础,6000万人口给了他充分的自信,率领帝国向着世界一流强国迈进。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