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乡之战过后第三日,鲜于辅率领两千骑兵前来接收公孙越麾下降兵。
鲜于辅率领的这两千兵马原本驻守于广阳城内,当初是为了防止公孙越或者邹丹率军向北攻掠,同时也是作为预备兵力,随时增援前方或者回援蓟城。两千兵马虽然不多,但在关键时候还是能给部队争取一些撤退或者固守的时间,通过这个安排也能看出众将制定的作战方案并非一味的冒险激进,而是攻守结合,随时可以进行调整。
李严将被俘的四千九百多俘虏和一千七百余名伤兵尽数移交鲜于辅,同时还有己方受伤的近千士兵以及死去的八百多士兵的遗体也一并交给鲜于辅,他本人则率领五千兵马赶往安次,与赵云部汇合,谋划下一步的作战行动。
如何转运这些俘虏、伤兵和己方战士的遗体,以及如何处置战死敌兵的尸体,顿时成了鲜于辅需要面对的一个大难题。幸好鲜于辅来时不是一个人,他还带着一位军师,所以这个让他头痛的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徐邈便是大公子临时配给鲜于辅的军师,虽然貌似不怎么给力,但实际上很能干。
这位“文宣队长”从鲜于辅军中挑选出一百个头脑机灵、口齿伶俐的士兵,对他们集中进行了半天的“短期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就是教会大家如何宣扬太傅大人和公子的仁慈宽厚,宣传己方的俘虏政策,特别强调幽州人不杀幽州人,只要大家老实听话不反抗,不仅有饭吃,还不会受到打骂和虐待。
徐邈上午忙完这事,下午就将一百名士兵分到降兵当中,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分化和安抚这些降兵,效果非常明显,俘虏们原本担心会受到杀害和各种殴打侮辱,听了这些“宣传员”的宣传之后,终于安定下来。
徐邈见降兵的情绪稳定,便从中挑选出一批表现积极的士兵,告诉他们城外还有战死的同伴尸体需要掩埋,由他们这些人来做这件事,可以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俘虏们觉得能够亲手埋葬死去同袍的遗骸可以减轻内心愧疚,于是按照徐邈的要求在城外十里处一片土坡上掘坑起坟,然后将死去的两千四百余人妥善安葬。
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徐邈还从阳乡附近调集医者前来为俘虏当中的伤兵进行救治,虽然救治的手段和条件没有对待己方伤兵那么好,却也让俘虏们感到了真实的关心和照顾。
经过这三件事情,降兵们完全相信了徐邈的话,不再为今后的命运担惊受怕,他们自觉服从管理,老老实实地呆在看管营地之内,等候着下一步的安置。
徐邈见降兵已稳,于是建议鲜于辅立即率领所有人马离开阳乡,返回广阳。
鲜于辅对于徐邈的这番作为非常满意,采纳了徐邈的建议,将五千俘虏分作两部分,其中表现积极(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