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7月14日德国外交部就共和国帮助英国重建其本土舰队一事,
而措辞强硬的照会了共和国驻德国柏林总领事馆,但中德两国之间除涉军事贸易,两国之间的其他方面的经贸合作关系依然是非常不错的,两国人民之间来往也较为密切。
由此一来,7月14日晚经伊拉克巴格达中转的北京至柏林航班依然顺利降落在了柏林机场的跑道上,四百多名旅客中有14位较为特殊,他们是〖中〗国工业大学赴德交流的第23批在读大学生,〖中〗国工业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之间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久便正式缔结成了友好学校,每年两个学校都会互派交流生赴对方的学校参观、访问、交流和学习。
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两个学校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德各自最顶尖的工业学校的友好往来。
受1943年中德第二次军事技术贸易影响,1943年两学校之间的交流生派遣规模都是最大的,当年慕尼黑工业大学安排了足足120人的队伍赴华,而〖中〗国工业大学也派遣了60名学生赶赴德国,而这一次,〖中〗国工业大学仅仅安排了14名学生奔赴慕尼黑工业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受到了两国关系的娄响。大国无疆87
夜,很深,第23批交流学生并没有老师带队,共和国的大学生自入校开始就要学会独立,到德国来也不过是一次历练,所以没有老师带队、没有接机人员、甚至没有翻绎,14名身穿〖中〗国工业大学校服,带着大包小包的学生一直在候机大厅内等待着。
“老徐,你说苏联买了咱们国家那么多的先进武器装备,他们的空军怎么没能把柏林给炸成废墟呢?”
等待是最漫长的煎熬,在等待转机的时候,来自工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侯国杰问道此行的领队徐时绩,原本侯国杰已经是材料工程学院大二的学生,只不过是受到了共和国时下最新最热『潮』的计算机技术风行热,而赶紧向教务处申请了转专业的申请,成为了往昔是属于仅限于国防生就读的计算机专业,成为了信息技术学院光荣的大一新生。
为了心中的梦想,侯国杰可谓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降级、转专业不仅仅让他错过了1946年度材料学院国家奖学金的评审,还得让他在进入信息技术学院后,还得从零开始学习,等同于是白白的大学里浪费了一年的时光,好在他遇上了一个好师兄徐时绩。
徐时绩可就倒霉了,当初辛辛苦苦学习,好不容易考上了〖中〗国工业大学且以国防生的身份就读于保密专业之一的计算机技术,结果这才刚刚大二便遇上了共和国大力扶持信息技术产业,以往只为军队培养的信息技术人才开始(本章未完,请翻页)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