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来自后世的杨英来说,大隋此时的境况也能猜测到一二。
现在不比后世,所有的建造、运输都是纯人工。再加上各级官员的贪污,大隋百姓确实除了反叛已经没有什么活路了。
只是在他的印象中,造反的诸多都是河南、河北、山东、江都一带,其余地方虽不算太平,可却也不那么热闹。
难不成受苦的只有中原百姓?那不对啊,杨英心中疑惑,面露沉吟之色,却并不见动怒,萧瑀胆子便更加大了一些。
“其二,陛下南征林邑,北伐突厥,更枉论琉球、契丹等小国,连年用兵。军饷粮草,皆是民脂民膏啊。远的不提,单说此次东征高句丽。
东莱因施工造船,服劳役之民丧命者十之三四;江淮以南民夫为运粮草军械,绵延千里,昼夜不停,导致累死路边者相枕,臭秽盈路。
虽说陛下征集百万大军,可需以三农夫而养一士卒,则天下所动青壮年总计怕是不下五百万。
不说死去有多少人马,单说这五百万人不能事农产粮,却还要军粮供应。连年用兵下来,百姓早已不堪其苦也。”
萧瑀越说越是激动,他感觉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如此发泄了,趁着今日杨英脾气好,便索性彻底放开了胆子。
“其三,陛下开创科举制度,实则是动了贵族团体利益。百姓愚昧,虽无活路,却未必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起义。
然则,一旦有贵族不满,必将引导百姓怨气而为己用,乃人祸也。眼下那杨玄感便是此例。
臣敢断言,自他而后,怕是整个中原皆不太平。其他活不下去之小民,必将纷纷效仿,揭竿而起,陛下不可不防啊。……”
说到后来,萧瑀声泪俱下。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治大国亦是如此,若是百姓无粮,贵族二心,其国必乱。
“哎,时文啊。这开凿运河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虽然征用的民工多了一些,可对百姓来说,实乃大有益处啊。
朕自涿郡而来,也曾微服私访民间。正是因为永济渠的开通,南方与北方能够进行商品交易,百姓安居乐业啊。
再说,有了水,也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北方干旱问题,若是百姓安心生产,朕以为纳粮缴贡不是什么问题吧?”
杨英此时还在疑惑萧瑀所言的第一条,他曾经带着陈婤在涿郡走访过民情,那里大部分人还是能够得到实惠的。
涿郡百姓非但不会咒骂自己这个皇帝,还会感恩戴德,足见运河开通的好处并不只是利在后代。
萧瑀听到杨英如此说,惨然一笑。“陛下,恕臣直言,您为一国之君,当视我大隋百姓为子民,不可厚此薄彼啊。
涿郡虽因运河而富足,然河南、河北、山东三道百姓却因开通运河而苦于劳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者数不胜数啊。
运河虽有利于百姓,可陛(本章未完,请翻页)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