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道教,尚不足以为我大明之国教。”
韩端以为宁道古是来落井下石,但见面之后,才知道他的心思并不止此。
几番引经据典之后,宁道古便委婉地提出,请韩端下诏“先老次孔”——道教尊老,儒家尊孔,意思是道教还要排在儒学之前。
韩端当然不可能答应,但他拒绝得也比较委婉,而且还留了一丝余地。
道教自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相继出现以来,便一直传承不绝,到了时下更是与佛、儒二教齐名,如今宁道古见韩端言语之中似有轻看之意,立时便追问道:
“陛下何出此言?”
在宁道古看来,大明朝廷既然行灭佛之策,而且已经开始大规模地毁寺逐僧,接下来肯定会大力扶持道教,使其逐渐取代佛教成为南朝的国教。
他这个想法其实并没有错。
这个时代不比后世,百姓普通都笃信鬼神,即使是“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弟子,也深信有鬼神存在。
百姓需要信仰,需要寄托,若是将佛道二教全都禁绝,民间必然会出现淫祠淫祀。
而这些淫祠淫祀缺乏伦理道德,有些甚至以人祀鬼,极易被有心人利用,成为祸乱的根源,也成为朝廷严厉打击的对象。
基于这个原因,北周武帝虽然下诏“罢佛、道二教”,但实际上也只毁寺强令僧人还俗,对道教并没有过多打压。
灭佛之后,舍我其谁?
但韩端却道:
“一国之国教,当有恢宏之气势,博大之胸怀,当以国为基,引民向善,当组织健全,秩序井然。”
“而修行之人,当以德为先,尊礼守法,当依科律戒规,守忠孝仁义……”
“反观时下之道教,戒规形同虚设,教众良莠不齐,朴真毁弃,奢泰流行,潜心问道者,十不存一。”
“且道教内部,也是宗派林立,汝尊老、庄,他言易理,汝习太平,他修道德,自身教义尚不明确,教徒更是明争暗斗,互不信服。”
“宁先生,如此之道教,朕岂敢让其立于儒家之前?”
宁道古哑口无言,无从辩驳。
道教之始,源于上古之巫术和春秋先秦时的鬼神道、方仙道和黄老道,其后又陆续融入儒、释、墨、易、五行、阴阳等诸家学说,源头既多,教义也是极其杂乱,山头林立。
到了南朝,道教已经形成了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等几大宗派,这几派之间又相互攻讦,贬斥异端,张竞己说,互不相让。
而教徒方面,更是一言难尽。
南朝许多皇帝都信佛,道教因此受朝廷打压而显得衰落,天师道内部也陷入严重混乱,使得一些奸恶之徒得以担任祭酒、教首,任意鱼肉教众。
更有甚者,还“自署治箓符契、攻错经法、浊乱清真”,导致“奸怨非法、诈惑万端”;还有故意曲解天师道之“房中术”者,以致“淫风大行、损辱道教”。
最严重的是这些奸恶之徒屡屡利用道教组织,鼓动教徒发动起义,历代不绝,这使得道教被中央朝廷和地方势力所厌恶,将其视为祸乱的根源。
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事实,哪怕宁道古谈玄论道时再能言善辩,此时也难免有些期期艾艾:“陛下,这个……”
“……自陆真君之后,已经好得多了。”
宁道古口中的“陆真君”,便是上清派宗师,南朝宋时的吴兴人陆修静。
陆修静早年出家于庐山构筑太虚观修行,因其见道教组织混乱,科律废驰,于是对道教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吸收释、儒两家的仪式,以“劝善戒恶”为宗旨建立了九斋十二法斋醮仪范,并健全道官制度,约束教众。
经过他的改革,道教的教规戒律、斋醮仪范基本形成,各种规章制度也基本完善。
但这对韩端来说,还远远不够!
他需要的,是一个受朝廷掌控且十分规范化的宗教,而现在的道教很明显还不符合。
不过,这宁道古既然主动找上门来,此事便有得商榷。
略作沉吟之后,韩端突然开口说道:“道教要想成为我大明之国教,也不是完全不行。”
宁道古闻言,顿时心中一喜,他不自觉地抹了抹颌下长须,说道:“陛下但请明言!”
韩端却问道:“不知宁先生在道门之中是何身份?可能说动诸派天师、教首?”
要改革道教并将其收为己用,就非得在道教之中说得上话,若宁道古只是籍籍无名之辈,那后面的事情和他说了也是无用。
“我师乃贞白先生之亲传弟子,贫道在道门之中,也算是小有声名,想必诸教派天师、教首会给贫道一个薄面。”
韩端哈哈笑道:“原来宁先生乃贞白先生再传弟子,如此一来,此事应当就好办了。”
贞白先生即茅山祖师陶弘景,而陶弘景又是上清宗师陆修静的徒孙,这宁道古在道教之中,还真算得上是根正苗红。
韩端魂穿过来已经数百载,自然知道这其中的渊源,但宁道古一听此话,眼神却一下就热切了许多。
看来,皇帝应当也是崇道之人。
若非如此,又怎会行灭佛之举?又怎知陆真君和贞白先生是谁?
这时,韩端又道:“若要道教成为我大明国教,便需做到以下几点。”
宁道古连忙道:“陛下尽管说来,贫道自当尽力而为。”
“其一,道教需全力配合朝廷,彻底禁绝佛教。”
这正是宁道古今日匆忙来求见的目的,所以韩端话音刚落,他便连连颌首应承下来。
韩端又道:“佛教信众太多,在禁绝之时,还要大力宣扬其之过错,以使百姓厌恶并将之摒弃。”
“周主斥佛教三不净,朕以为其所言甚是,你等可将其大肆宣扬。”
周武帝灭佛之前,曾如三教于皇宫论衡,亲斥佛教三不净:“释迦牟尼娶妻生子,为主不净;佛门允僧人食肉,为教不净;教徒相互攻伐,多罪行,为众不净。”
佛、法、僧乃佛门“三宝”,周武帝以“三不净”攻击之,是从根子上否定了佛教,而僧人们也根本无法反驳。
宁道古又是一顿点头,举一反三地道:“佛门不只是三不净,而且藏污纳垢更甚我道门,况且我礼仪之邦,岂能容西来胡教横行?”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