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别被那些个一个劲给李祐戴高帽的当地官员们给蒙了,李祐早早的就安排了手下人去到各地打探。
而且安排的都是昝君谟和梁猛彪这类暂时还没有官面上的身份,名义上还是普通民众的家伙,以行商探亲一类的名义过来的。
他们和其他一些个被他们招募过来的江湖人士,本来就是混迹于鱼龙混杂的江湖,乔装打扮这些角色倒也得心应手。
当然李祐也调动了官面的力量,查看了一些历年的考功,了解下当地的人口数,生产情况,直接或间接的也能了解下当地人的生活现状。
他本人亲自看到的更多的还是军事方面的,插手这些州县的政务就越权了。
总体而言,因为进入贞观年以后的连年丰收,此时的普通民众生活条件还算是不错了。
而大唐的军功爵制度目前还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尤其是府兵们上升渠道是很通畅的,也能得到足够的回报,只要是作战努力,功勋够多的话,是能保证过上比一般人要好上许多的日子。
军士上进,再加上此时的整体政治氛围比较清明,军队更一直是李世民主抓的重点,所以李祐所见,各地的军备都没有松弛的迹象。
沿海的一些州府在享受海上贸易带来的利润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守备海上门户,整体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在李祐暗示过他们大唐和高句丽早晚必有一战后,各地的将官们那精气神立马就不一样了,颇有点摩拳擦掌的意思。
李祐也在几个重要的港口城市留下了自家管事,为下一步做点贸易,甚至弄个自己的船厂早做准备,当然也还有一些其他的打算。
选在这样的时候,可以说是大摇大摆的放下这些人,显然就是为了让当地的主官都大开方便之门的,摆明了就是要搀和当地的贸易。
对此这些官员不仅没有感到愤怒,反而有些欣喜的意思,这还不用拉就下水了,以后打交道的机会可就多了。
唯一的忧虑就是不知道这位到底贪婪到什么地步,是不是个好伺候的主,这要是真个碰上了天高三尺的狠人,他们少不得也得跟着背些骂名,于官声还是有碍的。
这边李祐表面上看忙着游山玩水,也确实没少带着武则天妹子去各地的风景名胜转悠,而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他真正的地盘齐州那边则经历了一番变故。
薛大鼎和刘仁轨都得了李祐的嘱咐,要把他刚弄出来的那些东西推行下去,骂名让他这个顽主来背,好名声自然留给薛大鼎和刘仁轨两人。
虽然东西看着已经比较成熟了,李祐可不只是交给了他们图纸,也让手下的工匠弄出了样品,甚至连相关的工坊都开起来了,只等着李祐走了以后就开始,强压也好,利诱也罢,反正甩锅给李祐就是了。(本章未完,请翻页)